8月25日,雜多學生來到圓明園進行主題教育活動。本網(wǎng)記者 劉志強攝
青海新聞網(wǎng)訊 (本網(wǎng)記者 劉志強 攝影 報道)8月25日上午,參加青海玉樹雜多中學生“三熱愛”教育訪京團的學生們來到北京圓明園遺址公園參觀,并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上午8時,來自青海玉樹雜多縣的32名學生在老師們的帶領下來到了圓明園遺址公園,同學們一邊聽取講解員的介紹,一邊參觀留在公園里的殘巖斷壁。“太可惜了,為什么會遭到這樣的破壞,這些都是當年留下來的遺址嗎?”許多同學發(fā)出這樣的疑問。“是的,這些都是原來的遺址,都是當年遭到破壞后留下來的殘垣斷壁。”講解員給學生們解釋道。
進入秋季,北京的天氣顯得溫和起來,照在同學們紅撲撲的臉上,讓他們感覺到首都北京的包容和溫暖。伴著陽光的照射,同學們來到了西洋樓景區(qū)參觀。講解員介紹說,西洋樓景區(qū)位于長春園北界,是我國首次仿建的一座歐式園林,由諧奇趣、黃花陣、養(yǎng)雀籠、方外觀、海晏堂、遠瀛觀、大水法、觀水法、線法山、線法畫等十余座西式建筑和庭院組成,占地約7公頃。1860年圓明園罹劫時,這些西式殿閣因以石材為主,故多有殘存。1977年-1992年間,西洋樓各遺址得以清理,廓清殿座基址,整修噴泉池,歸位柱壁石件,并修復了迷宮黃花陣。
“這個黃花陣還真難走,走進去要不是老師的帶領,還真走不出來。”俄加同學說道。據(jù)悉,圓明園是清朝著名的皇家園林之一,面積五千二百余畝,一百五十余景。建筑面積達16萬平方米,有“萬園之園”之稱。清朝皇室每到盛夏時節(jié)會來這里理政,故圓明園也稱“夏宮”。
“老師,為什么這么好的房子被拆掉……老師,這些房子還能修好嗎?……老師,是不是只要我們好好學習,將來才能保護好自己的家園。”在圓明園公園里,同學們一邊參觀,一邊向老師詢問道。求是雜志社的老師和雜多的帶隊老師告訴他們,只要我們大家共同努力,那么,我們的家園就不會被遭到破壞。同時,你們是祖國的希望,祖國的未來,現(xiàn)在你們好好學習,將來都考上了大學,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那么,我們的國家就會強大起來,再也沒有人來欺負我們。
在參觀完后,同學們紛紛表示,通過實地參觀和觀看圓明園短片,讓心靈受到了很大的啟發(fā),回到雜多后一定會好好學習,將來為自己的家鄉(xiāng),為祖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當日下午,同學們還來到北京北海公園,在這里進行了一場以“讓我們蕩起雙槳”為主題的隊日活動。參加活動的同學們參觀了北海公園,并乘船感受北京美麗的風景。
相關鏈接:
圓明園坐落在北京西北郊,與頤和園相鄰,由圓明園、長春園和萬春園組成,也叫圓明三園。圓明園是清朝著名的皇家園林之一,面積五千二百余畝,一百五十余景。建筑面積達16萬平方米,有“萬園之園”之稱。清朝皇室每到盛夏時節(jié)會來這里理政,故圓明園也稱“夏宮”。
圓明園始建于1709年(康熙48年),是康熙賜給尚未即位的雍正的園林,用于打發(fā)空閑。于1860年遭英法聯(lián)軍焚毀,文物被掠奪的數(shù)量粗略統(tǒng)計約有150萬件,上至先秦時代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名人書畫和各種奇珍異寶。1900年八國聯(lián)軍侵占北京,西郊皇家園林再遭劫難。
遭焚毀后的圓明園遺址在新中國成立后開始被保護起來,1956年北京市園林局開始采取植樹保護措施,1976年圓明園遺址隨成立專營機構。1988年6月29日,圓明園遺址向社會開放。
8月25日,雜多學生來到圓明園進行主題教育活動。本網(wǎng)記者 劉志強攝
圖為同學們在參觀圓明園遺址。本網(wǎng)記者 劉志強攝
8月25日下午,雜多學生來到北海公園進行隊日教育活動。本網(wǎng)記者 劉志強攝
8月25日下午,雜多學生來到北海公園進行隊日教育活動。本網(wǎng)記者 劉志強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