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chuàng)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tài)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wǎng)  藏文網(wǎng)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wǎng)新春走基層新聞特寫
【新春走基層】青海民和:板房里的幸福婚禮
來源:西海都市報
作者:王菲
發(fā)布時間:2024-01-30 07:46:38
編輯:何繼紅
新郎帶著新娘認門。鄧建青 攝

  青海新聞網(wǎng)·大美青?蛻舳擞 1月28日,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官亭鎮(zhèn)喇家新村集中安置點舉行了一場簡單而幸福的婚禮,新郎喇相忠和新娘朱成芳在親朋好友的見證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一場特殊的婚禮

  30歲的新郎喇相忠家住喇家村,28歲的新娘朱成芳家在民和縣中川鄉(xiāng)光明村,兩地相隔約8公里。喇相忠在西寧市湟中區(qū)上班,朱成芳在民和縣的一家醫(yī)院上班。因為緣分,兩人走到了一起。兩人原計劃2023年底結婚,這個計劃卻被突如其來的地震打亂了。

  “去年10月份,我們就定下了婚期,打算今年春節(jié)前舉辦婚禮,地震發(fā)生后,家里的房屋嚴重受損,父母都住進了政府安排的活動板房。”喇相忠說,房子沒了,婚咋結?令人欣喜的是,政府為兩人調劑了安置板房作為婚房,讓這對新人盡早完婚。

  村民斗劉成參加了喇相忠和朱成芳的婚禮。他說,雖然這場婚禮沒有邀請婚慶公司,也簡化了流程,但婚禮現(xiàn)場熱鬧非凡,在場的人都為這對新人送上了誠摯的祝福。

幸福的小兩口。鄧建青 攝

  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

  1月29日9時許,喇家新村集中安置點,炊煙裊裊,大紅的燈籠高高掛起,一派喜慶祥和的景象。

  喇相忠結婚的板房門上火紅的喜字和對聯(lián)格外引人注目,板房內的衣柜、梳妝臺、墻壁、窗戶上都貼了喜字、掛了香包,婚房布置得簡潔而又喜氣。爐火燒得正旺,房間里很暖和。包子、油饃饃、炒菜……喇相忠和朱成芳正和家人吃早飯。

  “對我來說,這場婚禮很特別,很有意義。相信一切都會慢慢好起來,我對未來的新生活充滿了希望。”朱成芳說。

  喇相德是喇家村黨支部書記,1月中旬,當他得知喇相忠計劃結婚,卻因沒房子發(fā)愁后,他組織村“兩委”和村民代表開會,協(xié)商后決定給喇相忠提供結婚用的板房。

  “聽我說謝謝你,因為有你,溫暖了四季。謝謝你,感謝有你,世界更美麗……”在婚房門前,喇家新村集中安置點里的許多孩子聚在一起唱歌跳舞,村民們的臉上露出了燦爛笑容……

  【相關新聞】炸麻花備年貨 安置點年味濃

  1月29日,農(nóng)歷臘月十九,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中川鄉(xiāng)金田村安置點,村民們炸麻花、備年貨,到處洋溢著濃濃的年味兒。

  當日13時,金田村安置點板房排列整齊,五星紅旗隨風飄揚。暖陽下,村民們有的在打羽毛球,有的在下棋,一派祥和景象。

  在黨群服務站,幾名村民正在搬運面粉。距離黨群服務站十幾米處,村民聚在一起炸麻花,一個個色澤金黃的麻花在直徑1.2米的大鐵鍋里“翻騰跳躍”。等麻花的顏色變黃浮上油面后,村民汪英花用長長的筷子將麻花撈起放在一旁。村民楊忠海負責將炸好的麻花擺放在三輪車上。

  和面、揉面、搓麻花……在鐵鍋旁邊的一間板房里,村民辛如平正在忙活。辛如平說,清晨6點多就看到村里微信群的消息,讓大家一起來炸麻花,她立馬就過來了。和大家一起為過年做準備,她感到很開心,也很有成就感。

  “往年也是在這個時候炸饃饃、備年貨。今年,大家雖然住在安置點,但是年味不能少,過年的習俗不能丟。”村民楊雙西元說。

  當日下午,金田村黨支部書記楊德錄和其他村民將分割好的肉和炸好的麻花拿到黨群服務站,分發(fā)給村民。“板房里的年,也得好好過。”村民汪克輝說。

推薦閱讀
省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勝利閉幕
省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主席團舉行第四次會議
【聚焦青海兩會】以履職新成效彰顯政協(xié)新作為
【新春走基層】春運路上 與音樂相伴的"鋼軌大夫"
青海省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單位許可信息
青海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第十三號)
西寧市三大產(chǎn)業(yè)集群發(fā)展能級不斷提升
西寧躋身區(qū)域再生水循環(huán)利用試點城市
24H熱點
【新春走基層 奮進新征程】消費者維權 他們時刻“...
【新春走基層】“云上牧場”新春迎來“好光景”
【新春走基層】幸福村里的幸福事兒
【新春走基層】困難居民收到暖心年貨
【新春走基層】“網(wǎng)絡大V”看西寧 講好家鄉(xiāng)故事
熱點圖片
“民族團結”小課堂 多姿多彩過寒假
“民族團結”小課堂 ...
奮進正當時 揚帆再出發(fā)——省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閉幕側記
奮進正當時 揚帆再出...
年味兒順著鑼鼓聲飄出來
年味兒順著鑼鼓聲飄出來
長江源村:鄉(xiāng)村振興又多一把“金鑰匙”
長江源村:鄉(xiāng)村振興...
回到家鄉(xiāng)修建“幸福路”
回到家鄉(xiāng)修建“幸福路”
奮力繪就平安青海建設新“楓”景
奮力繪就平安青海建...
“移動辦公桌”服務“零距離”
“移動辦公桌”服務...
消費者維權 他們時刻“在線”
消費者維權 他們時刻...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wǎng)
未經(jīng)青海新聞網(wǎng)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wǎng)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wǎng)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新春走基層】青海民和:板房里的幸;槎Y

西海都市報
2024-01-30 07:46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新春走基層】青海民和:板房里的幸;槎Y

西海都市報
2024-01-30 07:46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fā)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新春走基層】青海民和:板房里的幸;槎Y

  • 2024-01-30 07:46:38
  • 來源:西海都市報
新郎帶著新娘認門。鄧建青 攝

  青海新聞網(wǎng)·大美青?蛻舳擞 1月28日,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官亭鎮(zhèn)喇家新村集中安置點舉行了一場簡單而幸福的婚禮,新郎喇相忠和新娘朱成芳在親朋好友的見證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一場特殊的婚禮

  30歲的新郎喇相忠家住喇家村,28歲的新娘朱成芳家在民和縣中川鄉(xiāng)光明村,兩地相隔約8公里。喇相忠在西寧市湟中區(qū)上班,朱成芳在民和縣的一家醫(yī)院上班。因為緣分,兩人走到了一起。兩人原計劃2023年底結婚,這個計劃卻被突如其來的地震打亂了。

  “去年10月份,我們就定下了婚期,打算今年春節(jié)前舉辦婚禮,地震發(fā)生后,家里的房屋嚴重受損,父母都住進了政府安排的活動板房。”喇相忠說,房子沒了,婚咋結?令人欣喜的是,政府為兩人調劑了安置板房作為婚房,讓這對新人盡早完婚。

  村民斗劉成參加了喇相忠和朱成芳的婚禮。他說,雖然這場婚禮沒有邀請婚慶公司,也簡化了流程,但婚禮現(xiàn)場熱鬧非凡,在場的人都為這對新人送上了誠摯的祝福。

幸福的小兩口。鄧建青 攝

  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

  1月29日9時許,喇家新村集中安置點,炊煙裊裊,大紅的燈籠高高掛起,一派喜慶祥和的景象。

  喇相忠結婚的板房門上火紅的喜字和對聯(lián)格外引人注目,板房內的衣柜、梳妝臺、墻壁、窗戶上都貼了喜字、掛了香包,婚房布置得簡潔而又喜氣。爐火燒得正旺,房間里很暖和。包子、油饃饃、炒菜……喇相忠和朱成芳正和家人吃早飯。

  “對我來說,這場婚禮很特別,很有意義。相信一切都會慢慢好起來,我對未來的新生活充滿了希望。”朱成芳說。

  喇相德是喇家村黨支部書記,1月中旬,當他得知喇相忠計劃結婚,卻因沒房子發(fā)愁后,他組織村“兩委”和村民代表開會,協(xié)商后決定給喇相忠提供結婚用的板房。

  “聽我說謝謝你,因為有你,溫暖了四季。謝謝你,感謝有你,世界更美麗……”在婚房門前,喇家新村集中安置點里的許多孩子聚在一起唱歌跳舞,村民們的臉上露出了燦爛笑容……

  【相關新聞】炸麻花備年貨 安置點年味濃

  1月29日,農(nóng)歷臘月十九,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中川鄉(xiāng)金田村安置點,村民們炸麻花、備年貨,到處洋溢著濃濃的年味兒。

  當日13時,金田村安置點板房排列整齊,五星紅旗隨風飄揚。暖陽下,村民們有的在打羽毛球,有的在下棋,一派祥和景象。

  在黨群服務站,幾名村民正在搬運面粉。距離黨群服務站十幾米處,村民聚在一起炸麻花,一個個色澤金黃的麻花在直徑1.2米的大鐵鍋里“翻騰跳躍”。等麻花的顏色變黃浮上油面后,村民汪英花用長長的筷子將麻花撈起放在一旁。村民楊忠海負責將炸好的麻花擺放在三輪車上。

  和面、揉面、搓麻花……在鐵鍋旁邊的一間板房里,村民辛如平正在忙活。辛如平說,清晨6點多就看到村里微信群的消息,讓大家一起來炸麻花,她立馬就過來了。和大家一起為過年做準備,她感到很開心,也很有成就感。

  “往年也是在這個時候炸饃饃、備年貨。今年,大家雖然住在安置點,但是年味不能少,過年的習俗不能丟。”村民楊雙西元說。

  當日下午,金田村黨支部書記楊德錄和其他村民將分割好的肉和炸好的麻花拿到黨群服務站,分發(fā)給村民。“板房里的年,也得好好過。”村民汪克輝說。

作者 王菲
編輯:何繼紅
青海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