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wǎng)·大美青?蛻舳擞崳ㄓ浾 包拓業(yè) 報道)8月23日,“‘文化中國行’之走進大美青海”全國重點媒體采訪團一行來到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實地采訪青海湖湟魚保護工作。
采訪團來到剛察縣湟魚家園,雖時至8月,但仍有部分“滯留”的湟魚在河道中游蕩,魚鷗時而飛過,為游客呈現(xiàn)了一幅幅生態(tài)與人文交相輝映的美麗畫卷。在這里,可以近距離觀賞湟魚的翩翩身姿,感受它們在清澈水域中自由游弋的靈動之美、感受大自然的和諧與寧靜,還可以在觀魚臺上,親手將魚兒放入水中,體驗放流的喜悅與生命的尊嚴。
湟魚,學名青海湖裸鯉,它是青海湖“草—河—湖—魚—鳥”共生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核心物種。為了保護湟魚,青海省先后6次封湖育魚并持續(xù)至今,湟魚也從“瀕危”物種降為“易危”物種。這一巨大變化的背后,是圍繞湟魚和青海湖開展的一系列環(huán)境整治和人工增殖放流等保護手段的介入。
近年來,剛察縣牢記習近平總書記“保護好青海生態(tài)環(huán)境,是‘國之大者’”的殷殷囑托,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嚴格落實省政府“封湖育魚”相關政策,采取多種有效措施,加大湟魚資源的保護力度,青海湖裸鯉資源蘊藏量從2002年的2592噸增加到如今的12.03萬噸,再現(xiàn)了“半河清水半河魚”“群鳥獵魚”“鯉魚跳龍門”的奇特自然景觀。
每年夏季6至7月份,青海湖湟魚逆流而上,它們密集成群,溯河洄游剛察境內的沙柳河、布哈河、泉吉河、哈爾蓋河、吉爾孟河受精產卵。
湟魚洄游產卵過程是九死一生,不僅要警惕河邊捕獵的鳥類,還要顧及水流速度,如果水流動得太快,他們會又被沖回原地。只有最強壯、最優(yōu)秀的湟魚,才能完成這場生命的延續(xù)。
湟魚洄游之路充滿艱難險阻,從產卵到孵化,湟魚魚卵的自然出苗率往往不到千分之二。除了封湖育魚,增殖放流也是湟魚數(shù)量增長的重要手段。
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助理工程師郭若晨介紹,青海湖周邊的氣候條件比較惡劣,青海湖的湟魚在河道自然產卵生下的小寶寶會由于河道斷流、天氣變化、天敵捕食等因素,導致它們存活比較困難,所以要通過人工繁殖的方式,幫助它保證種群數(shù)量。
為恢復裸鯉資源,青海省在1997年設立了兩處增殖放流站,著手研究人工孵化技術。從建站起,技術人員反復尋找和摸索青海湖裸鯉人工繁育的方法,到2000年逐漸掌握了技術要領,形成人工采卵、授精、脫粘、孵化、破膜、幼苗培育等階段的操作規(guī)程。
青海湖裸鯉“助產師”的工作主要是去青海湖裸鯉洄游魚群較大的沙柳河、泉吉河、布哈河、黑馬河進行人工采集受精卵,把采集的受精卵帶到孵化車間,交由青海湖裸鯉“育嬰師”進行24小時精心地孵化培育。培育到完全平游一周后,也就是魚苗“滿月”了,就將魚苗運至西寧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放入池塘中,交由青海湖裸鯉“培育師”進行培育。在中心寄養(yǎng)一年以后,送回到家鄉(xiāng),放歸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