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記者 陳郁 包拓業(yè) 報道)1月20日,青海省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新聞發(fā)布會召開。青海省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主任圍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為青海文化繁榮發(fā)展助力添彩”作新聞發(fā)布。
據王海平介紹,近年來,青海省政協把推動構建“大文史”工作格局擺在突出位置,研究起草了《政協青海省委員會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全省文史資料工作的實施意見》,成立十三屆省政協文史資料編纂委員會,為推動形成黨委重視、政府支持、政協主抓、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大文史”工作格局提供了制度和組織保證。在省檔案館掛牌設立“青海省政協委員學習調研基地”,與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宣傳思想文化部門及高校、科研院所聯系,邀請有關專家、政協委員和州縣兩級政協相關負責同志組建文史資料工作人才庫。圍繞我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打造生態(tài)文明高地、推進高質量發(fā)展等9個領域確定十三屆省政協文史資料重點征編方向。近年來征編出版的我省5個世居少數民族百年實錄,在加大各民族優(yōu)秀文化保護傳承、提升青海文化影響力上發(fā)揮了積極作用。
圍繞培育弘揚生態(tài)、歷史、紅色、民族、高原“五個文化”,從國家公園文化、文化遺產保護、打造“青繡”品牌、文旅融合發(fā)展、鄉(xiāng)村文化建設、培育協商文化等方面找準切口、精準選題。搭建以雙月協商、專題協商為重點的經常性平臺,組織開展“加大青海歷史文化名城名鎮(zhèn)名村保護工作”主席民主監(jiān)督、“我省明長城保護和利用”專題協商和“加強河湟文化理論研究”提案辦理協商,有針對性提出青海文化繁榮發(fā)展的意見建議。搭建以聯合調研協商、網絡議政遠程協商為支撐的協作性平臺,圍繞“民族地區(qū)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挖掘弘揚各民族保護生態(tài)的傳統(tǒng)理念”“大力培育國家公園文化”等專題開展聯合調研。通過“現場會議+視頻連線”,與全省三級政協委員、各界人士代表開展線上線下廣泛協商,凝聚共識。
同時,委員會把加強委員理論學習、提升委員履職能力作為重要支撐,鼓勵和支持委員發(fā)揮文化藝術專長,結合本職工作聚焦文化繁榮發(fā)展履職盡責,積極參加昆侖文化與昆侖國家文化公園重要文稿起草工作,圍繞海東市地震災后文化保護發(fā)展、青海紅色文化資源挖掘保護與開發(fā)利用等認真撰寫智庫報告為省委、省政府決策提供參考。委員們注重深入基層,密切聯系界別群眾,圍繞“強化大眾宣傳提升國家公園知名度”“推動全省文化遺產系統(tǒng)性保護利用”“在公共場所和旅游景點增加兒童廁所”等熱點報送社情民意信息,彰顯為國履職、為民盡責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