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wǎng)·大美青?蛻舳擞 在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官亭鎮(zhèn),街道上有一處上紅下藍的二層“板房”,積石山6.2級地震發(fā)生后,它就出現(xiàn)在這里。如今,民和縣災后恢復重建工作取得階段性勝利,它卻始終堅守,默默守護著鄉(xiāng)親們的新家園——這里是官亭鎮(zhèn)消防救援站。
1月28日除夕這天,官亭鎮(zhèn)街道上張燈結彩,賣年貨的攤位上商品琳瑯滿目,車流如潮、你來我往,處處洋溢著喜慶的新春氛圍。

金田草灘新村廣場上,消防員和孩子們愉快互動。
中午時分,官亭鎮(zhèn)消防救援站的消防員們出動了。在這萬家團圓之際,他們要前往中川鄉(xiāng)金田草灘新村進行日常巡邏。
來到新村,鞭炮聲此起彼伏,消防員們穿梭在巷道中,仔細巡查。
村民楊西全是金田村村民,看到消防員除夕這天還來巡邏,笑著說:“這些消防員真辛苦,地震發(fā)生時他們第一時間趕到,我們住板房時他們也住板房,時刻提醒我們注意安全,現(xiàn)在我們搬進新家了,他們還住在板房里操心大家的安全。”
的確,災難發(fā)生時,“火焰藍”最能讓百姓感到心安。
積石山6.2級地震發(fā)生后,海東市消防救援支隊第一時間聞令而動、迅速集結、挺進災區(qū)、連續(xù)作戰(zhàn),經(jīng)過13個晝夜,順利完成了救援任務。
救援工作結束后,消防安全依然是推進災后重建的重要工作之一,全省共182個安置點,“火焰藍”全部覆蓋,守護著9614間板房帳篷中的41485名安置群眾。
為常態(tài)化開展為民服務,青海省消防救援總隊先后抽調107名消防指戰(zhàn)員,成立1個臨時黨委、10個臨時黨(團)支部,在官亭鎮(zhèn)建立前方指揮部,投資200余萬元建成1個臨時消防站——“板房消防站”,為災區(qū)群眾構建起了一道堅實的消防安全防線。
采訪中,記者在“板房消防站”還看到了火焰藍24小時便民服務站,里面擺放著五金工具、免費藥品,還配備了體外除顫儀、應急救援藥品、雨衣、文具、充電器等多種便民用品。
官亭鎮(zhèn)消防救援站政治指導員王元林說:“消防站建成一年以來,時常有群眾來尋求幫助,我們力所能及地為群眾送上一杯熱水、遞上一塊毛巾,不僅拉近了我們之間的距離,也溫暖著群眾的心。”
如今,受災的村民都住進了新家園,但“火焰藍”的使命還未完成。

消防員在新村巡邏。記者 牛玉嬌 攝
前不久,官亭鎮(zhèn)消防救援站為中川鄉(xiāng)金田草灘新村已入住的農戶家中安裝了一氧化碳報警器,事情雖小,但村民記得清,紛紛稱贊。
楊西全說:“一個小小的報警器,能免去多少事故和災難的發(fā)生,真正體現(xiàn)了消防隊對我們老百姓的關心!”
在楊西全的帶領下,記者走進新村的巷道,時不時能看到張貼好的防火安全海報。
一年來,官亭鎮(zhèn)消防執(zhí)勤人員全身心投入災后過渡安置和恢復重建工作中。
安置點板房2小時巡查一次、每日開展災區(qū)村莊“六熟悉”巡查、沿街商鋪隱患排查、為農村居民配備滅火器、新建農村家庭和沿街商鋪電氣線路改造、安裝獨立感煙火災探測器、開展“三入戶”宣傳……讓消防安全深入人心。
如今,全員知消防、戶戶會防火、人人講安全的氛圍蔓延著整個新村,大家歡歡喜喜,在消防員的守護中安全過節(jié)。
暖陽灑在三川大地,“板房消防站”頂端“對黨忠誠 紀律嚴明 赴湯蹈火 竭誠為民”的十六個鮮紅的大字熠熠生輝,“板房消防站”即將完成它的使命,而不遠處,救援站新站點已拔地而起,它將帶著這些年輕的消防指戰(zhàn)員,繼續(xù)守護官亭鎮(zhèn)、中川鄉(xiāng)、杏兒藏族鄉(xiāng)、甘溝鄉(xiāng)等服務半徑內的群眾,搶險救危,真情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