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wǎng)·大美青?蛻舳擞 冬至到,意味著寒冷的數(shù)九開始了。此時,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最低氣溫達到-15℃,如何保障受災群眾溫暖過冬是大家共同的牽掛。
12月23日清晨,從民和縣駛往官亭鎮(zhèn)的高速路上,記者看到一輛輛半掛貨車滿載活動集裝箱板房的材料駛往安置點。
積石山縣6.2級地震中,距離震中附近的民和縣官亭鎮(zhèn)和中川鄉(xiāng)房屋損毀嚴重。19日晚,官亭鎮(zhèn)喇家村小李家一社80多戶村民全部安置在喇家遺址的停車場。
23日,記者再次走進這里,與幾天前相比,喇家村小李家一社的群眾生活設(shè)施在一步步完善。除了安置帳篷外,一排由五礦集團下屬公司中國十七冶捐助的集裝箱板房已經(jīng)搭建完畢,部分村民已經(jīng)入住。
走進第一間集裝箱板房,溫暖撲面而來,屋內(nèi)火爐上的燒水壺中熱氣沸騰,折疊床、被褥、臉盆架等生活必需品一應俱全,住在這兒的李貴恩正給父親沖藥劑。
“你們快坐,烤烤火……”李貴恩熱情地招呼我們,他告訴記者,22日晚上6點的時候,第一批集裝箱板房已組裝完成,因為父母年紀大,父親又癱瘓在床行動不便,他們家被安排第一批入住。
“昨晚,一家人睡得十分踏實。”李貴恩介紹,地震那晚,遠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石河子市打工的他和妻子心急如焚。“家里只有母親一個勞動力,父親癱瘓在床,還有一個5歲的孩子,當時特別著急。”
平常很節(jié)儉的李貴恩一邊聯(lián)系鄰居詢問父母的情況,一邊查看最早的航班信息,以最快的速度趕到父母身邊。19日晚上9點,趕到喇家村小李家一社的李貴恩,看到在村民的幫助下,他的父母和孩子被安排在村民搭建的帳篷中,心里無比感激。
安下心來的李貴恩立馬放下行李,連夜和村民一起搭建帳篷,加入到村里自發(fā)組織的志愿隊中,負責村子的巡邏和救助物資的搬運等工作。
“從地震到現(xiàn)在,時時刻刻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速度、關(guān)懷,把我們安排得妥妥當當,感激之情無以言表。”李貴恩說,這種特殊時刻,自己必須主動沖到前面去,為大家做點事情,和鄉(xiāng)親們一起渡過難關(guān),重建家園。
走過一間間集裝箱板房,屋內(nèi)或是有孩子玩耍,或是有婦女忙碌,屋外天寒地凍,屋內(nèi)暖意融融,對于住進暖和的集裝箱板房,大家說得最多的詞就是“溫暖”“感謝”……
12月23日傍晚,在喇家村15米的寬闊大道上,中鐵一局的工作人員正在吊裝集裝箱板房。
據(jù)負責此次民和縣災區(qū)集裝箱板房安裝的中建一局負責人閆群東介紹,12月21日,中鐵一局接到民和縣320間活動板房的安裝任務,緊急調(diào)配集裝箱板房和應急物資趕赴救災一線。
集裝箱板房長6米、寬3米、高2.6米,有門有窗,面積有18平方米,預計每間板房可以滿足一家人居住。
記者在安裝現(xiàn)場看到,板房材料厚實,是阻燃材料,比帳篷更加安全。每一間板房內(nèi)置了線路,不管是電燈還是插座已經(jīng)布設(shè)到位,接好電,入住群眾就可以在屋里給手機充電。
吊裝、搭建、安裝……夜幕降臨,中鐵一局的工作人員在有序作業(yè)。“我們流水線操作,完成320間集裝箱板房的組裝,平均十幾分鐘就能組建一間房,估計12月24日晚上能全部完工。”閆群東說。
23日夜晚,中鐵一局的工作人員還在寒夜中繼續(xù)工作,一間間組裝好的房子已經(jīng)成型,看著整齊排列在喇家村大道上的新房子,村民們說:“政府的速度實話快。這種房子比帳篷暖和,能讓大家溫暖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