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12月27日,明媚的陽光驅走冬日的寒意。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官亭鎮(zhèn)官中·官西村抗震救災安置點,131間板房整齊排列,入住的村民有序安置生活用具。
中午時分,一間板房內升起裊裊炊煙。走進板房內看到,兩張床、一張餐桌、生活用品、洗漱用品整齊擺放在房間內。爐子里炭火正旺,爐子上燒著熱水,爐邊放著饃饃。雖然房間不大,卻讓人倍感溫馨。
“快進來,給你們倒口熱水喝。”村民鄧子英拿起兩塊饃饃熱情招呼記者坐下。“我們昨天領到鑰匙后就張羅著搬進‘新家’了,飯桌是以前家里的,因為距離不太遠,就搬過來先用著。我這會正在做午飯,這也是地震以后我們一家人在板房里吃的第一頓飯,心里踏實了不少。”鄧子英一邊說著,一邊麻利地切著菜。
“我們從臨時安置的帳篷到板房,用了不到三天時間,謝謝黨和政府!一進到板房內,我就看見工作人員把床和被子都放好了,當時心里特別感動。”鄧子英的鄰居朱德西元一家第一個領到了“新房”的鑰匙。
“黨和政府考慮得太周到了,目前我們吃的用的都齊全,謝謝所有幫助我們的人。”說起入住“新家”的感受,朱德西元重復說著感謝。他說,地震發(fā)生后,從臨時住進帳篷到入住板房,黨員、干部、志愿者每天都會挨家挨戶上門核查,詢問他們的生活狀況,這讓他們對未來的生活更有信心。
安置點內,裊裊炊煙,入住的村民們圍坐在一起規(guī)劃著未來的生活。安置點外,官亭鎮(zhèn)黨委副書記余曉陽奔走在大街小巷,為村民們分發(fā)鑰匙,了解村民們的生活需求。
“一間板房住5個人,一定要合理利用資源。尤其是村民間要互相照顧、互相理解,我們要齊心協(xié)力共渡難關。村民們提到的生活需求,工作人員都要記下來。”每到一處,余曉陽都會再三囑咐工作人員核實清楚入住人數,給村民加油鼓氣。
積石山6.2級地震發(fā)生以來,余曉陽的身影就奔波在官亭鎮(zhèn)的每一處。從臨時安置的帳篷到過渡居住的板房,3天的時間內,村民們有了新居。在這72小時背后,是各行各業(yè)的工作人員爭分奪秒奮戰(zhàn)的成果。
“截至12月27日,官亭鎮(zhèn)交付板房864間,入住村民有896戶、3647人。”這是采訪時,余曉陽脫口而出的一組數字。
這一組數字,是所有黨員、干部、志愿者走村入戶連日核查的結果,更是各行各業(yè)的救援人員對災區(qū)人民的牽掛。行走在安置點、街道小巷,電力工作人員通宵達旦為每一間板房通上電,電信服務人員奔走街頭第一時間裝上無線網絡,各救援隊的志愿者忙前忙后搭建廁所、村里的黨員、干部及時送來生活用品……每一幕都讓大家感受到,安置點的生活氣息濃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