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wǎng)·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我們巡護的路比較遠(yuǎn)也很難走,說實話很辛苦,但在這個崗位上能最大限度保護國家公園的林區(qū)、草原和野生動植物,心里非常自豪。”3月7日12時左右,上午的巡護暫時告一段落,祁連山國家公園邊麻管護站副站長賈才讓東珠和同事席地而坐,從背包里掏出饃饃、開水,吃起了午飯。
這次巡護的面堿溝,離邊麻管護站并不遠(yuǎn),但路途艱險難走,皮卡車只能停在半路,剩下的路要靠步行,午飯也只能湊合了,“這很正常,車能到的地方就靠車,車到不了的就騎著摩托車,摩托車去不了的就靠兩條腿,巡護途中的午飯再簡單不過了,開水配饃。”
作為生態(tài)護林員,每月22天的巡護時間,幾乎每天都如出一轍,雖然辛苦,但在巡護途中相互調(diào)侃幾句,大聲唱上兩首歌,他們樂在其中,也不覺得艱苦寂寞。
邊麻管護站位于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城59公里處的野牛溝鄉(xiāng)黑河流域,管護面積約1.7萬公頃,與扎麻什鄉(xiāng)郭米村、野牛溝鄉(xiāng)大泉村(黑河)、野牛溝鄉(xiāng)大浪村,以及甘肅省肅南縣接壤。
跟著邊麻管護站的生態(tài)護林員艱難地走在布滿碎石的山腰,眼前的他們背起鼓鼓囊囊的雙肩包,脖子上掛著望遠(yuǎn)鏡,走走停停。以外行人的眼光看去,他們更像是在進行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但其實,每次出門走進深山,他們都有著明確的目標(biāo)。
“我們巡護的主要任務(wù)就是隱患排查、防火知識宣傳、防偷盜獵,核心區(qū)域人員活動蹤跡排查,還有配合科研單位完成紅外相機的維護。”賈才讓東珠說,在長年累月的巡護中,大家慢慢熟悉了區(qū)域內(nèi)的每一座山梁、每一條溝壑,有時也救助受傷或脫離群體的野生動物,從而與野生動物發(fā)生一些有趣的故事。
2022年10月初的一天,邊麻管護站生態(tài)護林員顏龍一如往常開始巡護,不料在途中遇到一只脫離群體的藏原羚幼崽。
“它又小又瘦,看著可憐。”顏龍遠(yuǎn)遠(yuǎn)地觀察了半天,眼看天快黑了,仍不見附近出沒的藏原羚群體,就將它抱回家,并特意為它做了小奶瓶,用牛奶喂養(yǎng)起來。
日子一天天過去,小家伙的身體很快變得高大健壯,性格也隨之活潑好動起來,活脫脫像個淘氣的孩子,顏龍和妻子的生活因此有了更多的樂趣,但他從心底里明白,對小藏原羚來說,最好的出路就是回歸群體。
“去年,我每天都留意附近山里是否有藏原羚群體,希望能讓它盡快回歸野外生活。”2023年,顏龍趁著附近出沒藏原羚群體的機會,嘗試讓小原羚混群,但來回四次都以失敗告終,小原羚要么一步都不肯往前走,要么眼看就要混群了,卻駐足觀察,最后干脆掉頭跑回家里。
終于,在今年1月,就在顏龍抱著再次嘗試的念頭放歸時,他看著長大的這只小原羚順利混群了,看著小家伙三步一回頭走進野生藏原羚群,顏龍心里既開心,又不舍,回家后總感覺缺點什么。
“動物是有靈性的,但它們又非常警惕。”不久前,顏龍家附近出現(xiàn)一群藏原羚,其中一只小原羚離開群體,在顏龍家牧場周圍徘徊,顏龍一眼就看出,那就是自己救助過的小原羚,回歸近兩個月后,它依然清楚地記得回家的路,但它只是遠(yuǎn)遠(yuǎn)地張望,不讓顏龍靠得太近。
在邊麻管護站,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
除了日常巡護外,邊麻管護站生態(tài)護林員還負(fù)責(zé)每年2次的區(qū)域內(nèi)紅外相機維護以及電池更換工作。架設(shè)紅外相機,往往會選擇人跡罕至卻野生動物經(jīng)常出沒的地方,多半都在高山頂,路途遙遠(yuǎn)而艱險,所以更換紅外相機電池的這一天就變成了一年中最辛苦的日子。
2023年12月,架設(shè)在泉兒灣和清水溝的兩部紅外相機到了更換電池的時間。這兩處地方雖然離得并不遠(yuǎn),但中間橫亙一座高大的清水溝梁,往日里需要用兩天時間才能完成電池更換的任務(wù)。但這一次,生態(tài)護林員王賀明和馬福山多準(zhǔn)備了一組紅外相機電池,他們打算翻越清水溝梁,用一天時間完成兩部相機的維護。因為兩部相機電量都快要耗盡了,如果耽擱一天可能就會錯過一些珍貴的畫面。
從清晨到傍晚,近12個小時,除了在清水溝稍事歇息吃了些干糧外,他們一刻不停地走在路上,最終順利完成了這項工作。如今,時間過去了幾個月,聊起那次特殊的“巡護”,管護站的其他同事打趣地說:“他們太‘虎’了。”但神色里卻是對同事打心底里的認(rèn)可和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