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wǎng)·大美青?蛻舳擞 3月10日,家住海東市平安區(qū)沙溝回族鄉(xiāng)桑昂村的賈賽措早早起來就開始和面,準備烙點油餅,她邊做邊用手機拍照記錄制作過程,一直到黃澄澄的油餅出鍋,賈賽措將做油餅的整個過程做了個簡單的視頻在朋友圈分享:“吃早飯了。”
賈賽措告訴記者,自己也不是每天都這么有空,“村子里的事兒也挺多,大家有個頭疼腦熱的也會給我打電話。”今年48歲的賈賽措是桑昂村婦聯(lián)主席,同時也是村里的一名村醫(yī)。
賈賽措1996年隨丈夫嫁到了桑昂村,結婚后的日子雖然沒那么富裕,但她覺得日子過得舒心。“剛嫁過來的時候家里只有兩三畝地,那個時候我們婦女出去打工的也不多,我就在家里照顧一家人的生活,丈夫對我好,公婆也拿我當自家孩子,所以日子過得挺開心的。”
隨著兩個孩子的成長,家里的生活也是一天一個樣。“最近幾年我們村子里的變化非常大,自來水早都通了,家家門前都鋪了水泥路,前兩年污水改造項目也讓我們和城里人一樣用上了馬桶。去年家里安裝了空氣能取暖設備,今年冬天家里的溫度基本能保持在26度左右,再也沒受過凍。”賈賽措說著這幾年生活的變化,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賈賽措告訴記者,黨的政策一天比一天好,對大家的思想改變是最明顯的,“以前覺得能種地,有吃有喝就挺好的,后面大家的思想發(fā)生了轉變,開始重視生活質(zhì)量的提升,開始重視孩子的教育。”村里有人搞養(yǎng)殖,有人外出打工,掙到錢的幾乎都在城里買了房子。賈賽措說,這些年積攢了一些錢,她自己也和大家一樣“趕了趟時髦”,于2022年在省城西寧買了套房子,“逢年過節(jié)帶著一家人去省城住一段時日,老人孩子都特別開心。”
賈賽措所在的昂賽村是漢藏混居的村落,但在賈賽措看來,大家在生活上沒有民族區(qū)分。“我們村雖然漢族多,但只要誰家有婚喪嫁娶,左鄰右舍都會過來幫忙,大家親如一家。”賈賽措說到。
賈賽措有一兒一女,提起自己的兒女,她臉上掛滿了驕傲。“兒子參軍入伍5年,前兩年退伍了,在西寧找了份工作,去年也結婚了。女兒早早就有自己的規(guī)劃,一直夢想著能成為一名人民教師,所以高考填報志愿時就選擇了定向師范生。”隨著孫女的出生,賈賽措的生活又增添了無限樂趣。“大家都羨慕我,孩子們都有出息,日子也越過越好,還有啥需要擔心的呢。”
說到上大學,讓賈賽措開心的是,她自己也即將從國家開放大學畢業(yè)。初中畢業(yè)的賈賽措說自己能夠走進國家開放大學學習深造,離不開黨的好政策,通過學習,自己對黨和政府提出的新農(nóng)村建設以及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等都有了比以往更清晰的認識,今后要結合自己所學,積極為村“兩委”班子出謀劃策。
“當時報名條件需要中專文憑,正好我之前讀過衛(wèi)校,剛剛符合條件。今年能和女兒一起畢業(yè),想想都很開心。”說到自己的這段經(jīng)歷,賈賽措像是打開了話匣子。
“以前自己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但在同齡人中我已經(jīng)算是個讀書人了,所以村里有事大伙總喜歡叫我去幫忙,我自己也是個熱心腸,凡叫必到,所以大家對我越來越信任,選我當村干部。后來村里的老村醫(yī)退休了,需要個接班的村醫(yī),正好當時有個針對村干部能力提升的優(yōu)惠政策,我就自費去衛(wèi)校讀了三年,畢業(yè)后經(jīng)過鎮(zhèn)衛(wèi)生院的考核,才正式成為一名村醫(yī)。”賈賽措回憶著自己的工作經(jīng)歷,記憶猶新。
“那時候因為家里孩子多,所以初中畢業(yè)后就沒有條件再繼續(xù)讀書了,你看現(xiàn)在可不一樣了,村里考上大學的孩子一個接一個,真是趕上了好時代!”賈賽措感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