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老師在備課。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青海新聞網(wǎng)·大美青?蛻舳擞 5月21日上午11時,玉樹藏族自治州稱多縣歇武鎮(zhèn)九年一貫制學校內(nèi),正在課間休息的九年級二班學生聽到上課鈴聲,紛紛回到教室,為下節(jié)物理課作準備。
“同學們好,上課!”“老師好!”“同學們請坐。”身患殘疾的王宏老師來到教室,開始今天的授課。
王宏從小在歇武鎮(zhèn)長大,是土生土長的稱多人。在啟蒙老師鄭文芳的影響下,王宏從小便在心里種下了當老師的種子。1988年,王宏從玉樹州民族師范學校畢業(yè),來到距離縣城70公里外的歇武鎮(zhèn),在母校當起了教師。
“剛來那會兒,學校的初中部成立不久,全校有300多名學生,教師只有18名。學校條件差,教室是土房子,桌椅板凳不夠用,老師們就拿木頭和磚頭自己動手做。”雖然條件艱苦,但王宏并沒有埋怨,立馬投入到教學一線,承擔起了畢業(yè)班的教學任務。
王宏因自幼患小兒麻痹癥,導致左腳二級殘疾,為了保持雙腳高度一致,能夠比較正常地行走,他左腳的鞋子里一直墊著六厘米高的鞋墊,腳踝經(jīng)常會被鞋幫磨爛。同時,長時間的站立授課也使他的脊背在長期承壓過程中變了形。家人朋友勸他換一份工作,但王宏卻說:“我就是喜歡當老師,我可以為了學生付出一切。”
王宏的學生曲讓現(xiàn)在是稱多縣完全小學的一名老師,他回憶說:“以前上小學的時候,每天晚上上完自習,王宏老師會把每一個學生送到家門口,風雨無阻。有次我逃課掉進了水里,身上的衣服濕透了,王宏老師就把自己的衣服脫下來給我披上。如果沒有他,我也沒有什么前途。”
王宏常說:“要想教好書、育好人就得多費心思,多花精力和時間,了解學生、關(guān)心學生、服務學生。所謂教書育人,其實就是教師要有淵博的知識,還要有強大的人格魅力,要有愛心,有責任感。”
登珠巴措是歇武鎮(zhèn)九年一貫制學校初三的一名學生,母親患病,父親打工,家里比較貧困。王宏得知情況后,每月會通過班主任給學生資助200元生活費,“我并不想讓他們知道我的資助,只想讓孩子們過得好一點。”王宏說,除了學校里的學生,有些家境困難的大學生他也會默默捐助。
授課之余,王宏還十分注重自身教育教學能力的提升,參加教育科研活動,撰寫科研論文,抓住每一次培訓學習的機會,學習歸來后認真總結(jié)、反思,把學到的先進理念運用到實踐教學中,是學校老師公認的“學習型教師”。
2019年,他從自己積蓄中拿出17萬元為學校捐贈修建了一個“多功能學術(shù)報告廳”,用于學校召開各類會議、學術(shù)討論、演講、報告、多媒體教學培訓等,幫助學校加快信息化教育步伐,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
平時的工作中,有些新任老師教學摸不著頭腦,他便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分享出來,一遍又一遍給他們講解備課方法。
從教36年,一批又一批學生在他的指引下走上工作崗位,走向更廣闊的世界。
如今,55歲的王宏還擔任著學校黨支部專職副書記,盡管身體已有些吃不消,但他仍堅守在教學第一線,承擔著教育教學工作,他說,“給孩子們上課是我最開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