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wǎng)·大美青?蛻舳擞 一碗“雜碎”下肚,西寧人幸福的一天就開始了——
這是記者在馬爾沙牛雜店采訪時很多顧客由衷發(fā)出的感慨。人群中,不僅有當(dāng)?shù)厥忻,更多是來自外地的游客?ldquo;我們一家是從北京帶孩子來避暑的,看到央視《三餐四季》尋味西寧第一站就來到了這家店,我們也帶著老人孩子嘗個鮮。”在馬爾沙牛雜店門口,長長的隊伍排到了海一大廈的門口。
抓肉、過熱湯、撒蒜苗、舀底湯……8月22日,記者來到位于西寧市城西區(qū)紙坊街的馬爾沙牛雜店,盡管已是上午10時,但不大的店內(nèi)坐滿了顧客,門口還排著隊,大家吃“雜碎”的熱情依然高漲!
“最近一段時間,每天都能賣出1000碗!”馬爾沙牛雜店負責(zé)人馬女士說。“尤其是我們的‘雜碎’上了央視后,慕名而來的游客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
西寧的“雜碎”因為央視的推介更火了!馬女士坦言,一碗雜碎湯看似簡單,但準(zhǔn)備食材、熬制等工序比較復(fù)雜,光熬制湯底需要20個小時,非常考驗?zāi)托摹?ldquo;每天凌晨4點半開門營業(yè),到上午10點左右賣完關(guān)門。然后開始清洗牛頭、肚子、腸子等食材,‘雜碎’講究個肉要慢火熬煮、軟硬適中,湯要咸淡相宜、肥而不膩,美味可口。”
人在高原,熱量第一。“一碗‘雜碎’下肚,熱乎乎的真舒服。”“雜碎”能得到西寧人的偏愛,大抵是因為它能帶給人滿滿的安全感吧。美食是旅游重要的體驗部分,成為游客感受地方特色、了解特色文化的方式之一。隨著西寧“雜碎”的“出圈”,西寧各類美食迅速抓住了游客的胃,就連西寧特色攪團、青稞餅、狗澆尿也讓游客愛不釋口。
西寧自古就是一座移民城市:人文的多樣性、文化的包容性、地域的特殊性、交通的便利性融為一體,成就了西寧別具一格又富有特色的美食文化。另外,西寧地處青藏高原的東北部,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豐富的農(nóng)業(yè)資源,這也注定了西寧人與小麥、青稞等糧食作物結(jié)下了深厚淵源。河湟傳統(tǒng)老八盤歷久彌新,藏式風(fēng)味醇香濃郁,回族廚藝色味俱全,撒拉族面點制作考究,它們與大街小巷的川渝火鍋、京味涮肉、淮揚飯菜、新疆烤串等雜糅并濟,交相輝映,既遵循古風(fēng)鄉(xiāng)俗,又蘊含邊塞風(fēng)情,還兼具南北口味,帶給人抗拒不了的味蕾誘惑。
四方食事,不過是一碗人間煙火。了解一個地方,除了靠腳步的丈量,更要靠味覺的體會。當(dāng)前,“美食游”正逐漸興起,西寧也抓住美食這一流量密碼努力前行,我們也希望西寧各方在做好餐飲業(yè)和旅游業(yè)協(xié)同聯(lián)動、雙向賦能的同時,在游客體驗感的升級上多想辦法、多謀創(chuàng)新,讓西寧美食擁有更豐厚更多彩的味道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