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wǎng)·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紫紅色的狼毒花、紅彤彤的肋果沙棘、白色紅色花骨朵相間的線葉龍膽……走進陽康管護站二樓的自然教育教室,8名學生認真地看著正前方的一幅幅植物系列科學插畫。
“杜鵑家族”成員多
“這個花我在牧場上見過。”看到自然教育教室東側依次擺放著青海杜鵑、百里香杜鵑、頭花杜鵑、烈香杜鵑4幅科學插畫,9歲的車瑪拉毛一眼就認出了熟悉的植物。然而當她走到畫跟前才發(fā)現(xiàn),雖說都叫杜鵑,可是花朵的顏色、葉片的大小都不一樣。她說,需要把科學插畫中描繪出來的細節(jié)記清楚了,才能分辨出4種杜鵑的不同。
曲美卓瑪今年6歲,她沿著自然教育室過道走廊走了一圈,發(fā)現(xiàn)了她最熟悉的狼毒花。“媽媽說,這個花有毒,牛羊是不吃的。”曲美卓瑪告訴小伙伴車瑪代勤,狼毒花有了小花苞之后,首先開花的是外圍的那幾片,之后才是里面的,這也就是平常人們看到花朵外圍是白色,內側是粉紅色的原因。
“你們說得都很對,請大家坐在自己的椅子上,聽我講。”10時許,經(jīng)過幾分鐘的自主觀察討論,當天的自然教育課講師——祁連山國家公園瓦乎斯管護站站長解成海請8名學生入座。
藏狐有一張方形臉
“狐貍、狐貍。”當解成海拿出第一張圖片時,8名學生異口同聲地說。
“哪位同學能說出這是狐貍中的哪一個種類?”第二個問題隨即問出。
“黃狐、紅狐。”六年級的車瑪東智立馬搶答。
“不對,是藏狐,臉稍微有些方,我們在草原上經(jīng)?吹。”為了及時說明所展示的物種,解成海報出了野生動物的名字,隨即解釋,藏狐是一種獨居的動物,草原上常見的狐貍,四肢短小,額頭部較短內凹,身體呈黃褐色或棕色,夾雜灰色,尾尖白色,看到人后就會遠遠地躲避。而紅狐也叫赤狐,身體顏色根據(jù)季節(jié)和地區(qū)不同而變化,黃色、褐色、深紅色都有,尾巴粗大而蓬松,更加方便辨認。
“請大家看看這是什么?”隨即,解成海拿出一張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雪豹的照片給學生看,可幾名學生都沒能準確地說出動物的名字。
“這種動物叫雪豹,生活在祁連山,它也叫雪山之王,長期生活在高海拔的雪線附近,人類很難看到它們。”解成海仔細講解介紹,孩子們認真聆聽。
自然教育課開講的時候,陽康管護站生態(tài)管護員普列公加也站在一旁聽講。他說,他在自然教育課堂上,聽到了野牦牛、藏狐、狼等多種野生動物的生活習性,有很多知識他平日里還沒觀察到,后期在管護中還需要注意。
普列公加說,6月份,他在曲隴溝放牧,遇到了一只藏狐媽媽帶著小藏狐出行的場景,5只小藏狐蹦蹦跳跳地在草場上奔跑嬉戲的場景讓他難忘,他也想給學生們講一講他眼中的藏狐。
遇到野生動物該怎么辦
“遇到野生動物,我們應該怎么辦?”隨后的環(huán)節(jié)里,解成海向學生介紹了與野生動物相遇后的處置辦法。
“這樣的課程很有用。”今年12歲的車瑪東智說,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在牧場識別野生動物,尤其是自然教育課講師講的狼和熊的故事,讓他印象深刻。
車瑪東智說,他經(jīng)常跟隨爸爸媽媽和哥哥一起到牧場上放牧,家里人也會遇到狼、熊等野生動物。有一次,車瑪東智遠遠地看到了一匹狼,于是他趕緊小聲告訴哥哥。哥哥一聽,大聲地吼了幾聲,狼就跑遠了。
還有一次,車瑪東智和媽媽在放牛的時候看到了熊。母親把他帶回帳篷后,立馬通知父親。沒過多久,隨著兩聲劇烈的鞭炮聲響起,巖石一片抖動,熊也趕緊調頭向遠處跑去。
短短40多分鐘,解成海時而引導學生觀察野生動物的生活習性,時而向學生講解野生植物的成長秘密,時而講述布哈河與當?shù)厝松a(chǎn)生活之間的緊密關系。8名學生與自然教育課講師之間相互學習、相互溝通,生態(tài)管護員邊聽邊記,在相互交流中,共同探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道。陽康管護站負責人介紹,今后他們將邀請更多的學生到祁連山國家公園,走進自然教育課堂,講述更多的自然教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