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wǎng)·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媽媽,我回來了!”“媽媽,我想你了!”4歲的然然(化名)和陽陽(化名)一下校車就抱住了媽媽。
2個7歲的孩子,3個4歲的孩子,這是一個特殊的家庭。一個家里4個姓,一個“愛心媽媽”和5個孩子,組成了一個溫馨的家。12年間,金香梅用母親般的胸懷呵護著“愛心媽媽”這個名字,與丈夫一起用愛為孩子撐起了一個溫暖的家。
孩子們渴望擁有一個“家”
你知道“類家庭”嗎?
在西寧市兒童福利院里就有一些特殊的家庭,爸爸媽媽與孩子們沒有血緣,但因為愛組成了一個家,彼此成為了相依相伴的家人。
“對于福利院的孩子來說,他們最渴望的是擁有一個溫暖的家。2013年,我們創(chuàng)建了‘類家庭’兒童養(yǎng)育模式,成立了‘心寧家園’,通過模擬正常家庭生活,讓孤殘孩子體驗家庭溫暖。”市兒童福利院家庭部主管李華告訴記者,通過這種模式能進一步增強孩子的家庭歸屬感,為孩子們將來回歸社會、融入社會奠定了基礎(chǔ)。
西寧市兒童福利院“心寧家園”402號就是金媽媽和5個孩子的家。這個140多平方米、三室兩廳的房子,溫度舒適,干凈整潔,墻上還掛有兒童畫和紅色裝飾,處處充滿了溫馨的氛圍。
12年前金香梅搬進了西寧市兒童福利院的“心寧家園”,擔起了照顧孤殘兒童的“媽媽”之責。“2012年,我家的面館停止經(jīng)營了,當時想著來西寧找份工作。正巧有朋友說福利院在招聘‘愛心媽媽’,讓我去試試,沒想到就這樣當上了‘愛心媽媽’。”金香梅笑著講述自己成為“愛心媽媽”的緣由。令她沒有想到的是,因為12年前的那個決定,讓她從此再也離不開這個家。
起初,同時照顧幾個孩子對金香梅來說是巨大的挑戰(zhàn)。但在福利院老師的幫助以及家人的支持下,經(jīng)過一段時間與孩子們的相處,她慢慢適應(yīng)了“愛心媽媽”的角色。
早上六點起床做早飯、七點半送孩子們上學、下午四點半接孩子做飯……12年來,金香梅前前后后照顧了近20個孩子,她所有的日程安排全都圍繞著孩子,每個孩子的喜好她都了然于心。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金媽媽自己有三個女兒,從小到大,三個孩子成績優(yōu)異,聽話懂事。年輕時金香梅忙著自己面館的事,對女兒們的關(guān)注并不多。但是在“心寧家園”,金媽媽為這些孩子付出了無盡的心血。得知媽媽當了“愛心媽媽”,金香梅的三個女兒不僅沒有埋怨過她,假期周末還經(jīng)常來幫她帶孩子,給孩子們買新衣服,讓孩子們感受到了無盡的愛。
他們都是我的孩子,我要照顧好他們
燕燕(化名)是金香梅照顧的“第一個”孩子,也是她照顧時間最長的一個孩子。
燕燕患有苯丙酮尿癥,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不能攝入過多蛋白質(zhì),所有飲食都需用特殊配發(fā)的米面進行調(diào)配。那時家里有五個孩子,僅僅一頓飯,金香梅就得做兩三次。“這個病對智力影響很大,蛋白含量高的食物吃多了,會控制不住情緒,亂發(fā)脾氣。孩子還嘴饞其他孩子的正常飲食,每天吃飯都是個大難題。”李華說道。
“每次吃飯我都會讓她先吃,等她吃完了,我就拿一個玩具把她帶在身邊哄著她,再讓其他孩子吃。”金香梅回憶道。除了吃飯問題,燕燕也不會拿牙刷和筷子。別的孩子一兩天就能學會,可燕燕怎么學都學不會。金香梅沒有放棄,而是采用“笨辦法”重復教她,一遍不行就十遍,十遍不行就二十遍……終于,在金香梅的悉心呵護和耐心引導下,燕燕慢慢地學會了拿筷子和牙刷。燕燕從6歲來到金香梅家,12年后轉(zhuǎn)到社會福利院生活,她的各項能力都已恢復正常。
金香梅的另外一個孩子平平(化名)是一個智力低下并伴有癲癇的兒童。“這個孩子剛來的時候不會走路,我跟老公就背著、抱著、拉著,然后慢慢地練習走路,孩子現(xiàn)在已經(jīng)可以自己走路了。”金香梅欣慰地說道。6年后,平平因身體原因需要專業(yè)護理轉(zhuǎn)去了護理部。金香梅想念平平,一有時間就去護理部看望她。“平平一見到金媽媽,就不停地喊媽媽,眼淚也止不住地往下流。”李華說。
“他們喊我媽媽,他們就是我的孩子,他們好,我就好。”金香梅語氣平靜地說道,但卻能讓人感受到她內(nèi)心堅定的力量。
用愛守護孩子的每一刻
“今天上學去也不知道和同學相處得咋樣?”“中午在學校也不知道吃飽了嗎?”像天下所有的媽媽一樣,金香梅永遠都有操不完的心。孩子們的一舉一動牽動著金香梅的心,每天送走孩子后,她的心里都“沉甸甸”的。
“爸爸媽媽!我們回來了。”“媽媽,你看這是小朋友送給我的小娃娃。”下午四點五十,“心寧家園”的樓道里傳來孩子們的嬉笑打鬧聲。門一打開,孩子們一股腦地全撲進了金香梅的懷中,你一言我一語地講述著今天發(fā)生的事情。沒過一會,他們就開始攀高爬低,家里一派熱鬧的景象。
當記者問到金香梅覺得孩子們調(diào)皮嗎?她看著孩子,眼底滿是愛意地說:“孩子嘛,天性好動。”“金媽媽家的家具是壞得最快的,但是金媽媽從不覺得自己的孩子調(diào)皮,在她眼里,孩子的一舉一動都是可愛的。”李華說道。
12年來金香梅最怕的事就是孩子們生病,尤其是上幼兒園的孩子,容易相互傳染。“孩子們感冒發(fā)燒時,看著他們難受,我心里也不好受。”季節(jié)交替,孩子感冒發(fā)燒,金香梅和丈夫整夜難眠,每隔一兩個小時就起來查看孩子們的狀態(tài)。白天送孩子上學后,還要帶感冒嚴重的孩子去打針,回家后還得消殺、準備飯菜,一天下來疲憊不堪。但看到孩子們逐漸恢復,所有的苦也就煙消云散了。
“帶孩子雖然辛苦、操心,但孩子們和我有感情,這是不一樣的。”在“心寧家園”,工資待遇不算很高,但金香梅卻很滿足,她認為情感和經(jīng)歷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每當帶過的孩子給她發(fā)節(jié)日祝福,叫她一聲媽媽,她覺得一切就值了。
記者手記:
走進金香梅的家,屋內(nèi)干凈整潔、寬敞明亮,墻上掛了幾幅兒童畫,桌上擺著孩子愛吃的水果,淡淡的茶飯香悠悠飄散,從布置到裝點都充滿了“家的味道”,顯得格外溫馨。
在與金香梅的聊天過程中,我們能深切感受到她不善言辭,她總是把自己與孩子的故事描述得很簡單。但在看她與孩子們相處的過程中,她眼底卻是藏都藏不住的愛意。
“媽媽,我回來了。”“媽媽,我愛你。”這樣的話語,重復了12年,也成為了金香梅這12年來最溫暖的陪伴。她一批接一批地帶著孩子們,用深沉的愛延續(xù)著那份厚重的承諾。在她的身上,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母愛的偉大,更是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一種超越血緣的人間至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