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nèi)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chuàng)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tài)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wǎng)  藏文網(wǎng)
 
站內(nèi)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wǎng)圖說青海
【文化中國年】非遺氆氌織就幸福畫卷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欒雨嘉 公保安加
發(fā)布時間:2025-02-10 09:07:12
編輯:曹茂山

基地生產(chǎn)忙。欒雨嘉 公保安加 攝

編織氆氌。

  青海新聞網(wǎng)·大美青?蛻舳擞 1月25日,走進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青海洛多杰智旅游產(chǎn)品開發(fā)有限公司的氆氌生產(chǎn)基地,“吱呀吱呀”的織機聲聲聲入耳,仿佛奏響了新春序曲。此時的基地,被喜悅又忙碌的新春氛圍所籠罩。

  “過年穿上手工編織的氆氌藏袍,保暖不說,圖的就是喜慶吉祥!”羊毛在公司負責人崗措手中上下穿梭,一塊精美的氆氌漸顯雛形。

  “阿姐,你說得太對啦!”藏族姑娘白瑪曲珍停下手中飛舞的梭子應和著。

  “前兩天逛了逛尖扎縣的年貨大集,氆氌縫制的藏袍、圍巾、坐墊、背包可都是搶手貨,很多游客爭相購買呢!氆氌帶著濃濃的民族風情,是獨一無二的新春禮物……”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起來。

  “氆氌就是‘藏毛呢’,是我們?nèi)粘I钪胁豢苫蛉钡囊挛锊牧稀?rdquo;崗措用手摩挲著剛剛織就的氆氌,介紹起來:“它以羊毛、牛毛為原料,通過手工紡織而成。春節(jié)期間,大家都盼著穿上用氆氌做的新衣、藏靴、帽子,紅紅火火地過年!”

  提起與氆氌編織技藝的緣分,崗措深受父輩的影響。父親是家中的頂梁柱,也是村里備受敬重的手工藝人。每當過年或者參加家族重要活動前夕,崗措總會想起父親在織機前忙碌地為家人趕制衣裝的情景。那精美的經(jīng)緯線里傾注著父親對家人的關愛、對新年的期盼,也在年幼的崗措心中種下了傳承氆氌編織技藝的種子。

  父親不僅有著精湛的技藝,更對這門傳統(tǒng)手藝懷著一顆熾熱的心。他告訴崗措,氆氌是藏族服飾文化的一部分。從出生時的襁褓,到成長過程中的服飾,再到重要節(jié)日的盛裝,還有帳篷、坐墊等生活用品,氆氌貫穿了藏族人的一生。氆氌承載著藏族群眾的生活印記,蘊含著深厚的民族文化,它不僅是一種衣物布料,更是情感的寄托、文化的傳承。

  相比棉、綢等其他布料織就的藏袍,氆氌織就的藏袍更為保暖、厚重,能抵御高原的酷寒低溫。棉、綢雖可通過機器實現(xiàn)大規(guī)模量產(chǎn),但在保暖性能與文化底蘊上,卻難以與氆氌藏袍相媲美。

  崗措說:“制作氆氌,通常要經(jīng)過剪洗梳羊毛、手工捻線、織機紡織、剪修、染色固色、清洗等14道工序。”

  在崗措看來,正是手工編織的細膩、復雜的工藝流程所沉淀的技藝,以及氆氌絕佳的御寒特色,賦予了這一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經(jīng)久不衰的魅力,使其流傳多年且愈發(fā)受到藏族群眾的歡迎。

  “新春佳節(jié)來臨,我們還會特意織上應景的圖案。比如說這吉祥八寶紋理,寓意新的一年萬事順遂、幸福安康。”崗措微笑著說。

  就如同崗措父親所說,氆氌編織技藝是民族文化的物質(zhì)載體,每一道編織工序、每一種色彩搭配、每一個紋理圖案,都凝聚著藏族人民的智慧和審美,一代一代后人能夠通過這些實物,觸摸到藏族文化的脈絡。

  而且,氆氌編織技藝的傳承過程本身就是文化傳承的生動實踐。老一輩手工藝人將這門技藝傳授給年輕一代,傳承的不只是技術,更是文化精神和民族認同感,讓民族文化在歲月流轉(zhuǎn)中保持鮮活生命力,增強了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除了傳統(tǒng)的氆氌制品,就在前不久,公司成功開發(fā)出全新的羊毛哈達。“過年的時候,我們?yōu)樽鹳F的客人獻上羊毛哈達,身著嶄新的氆氌藏袍,大家一起載歌載舞,那場面,別提多歡樂、多熱鬧了!”那歡樂的場景仿佛浮現(xiàn)在崗措眼前。

  如今,崗措的生產(chǎn)基地已成功帶動40名脫貧戶和殘疾手工藝人就業(yè)。在這里,大家按照計件領取工資,到了年底還有豐厚的分紅。基地先后被評為“全省少數(shù)民族文化傳承與保護基地”“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基地”“殘疾人集中就業(yè)基地”等,這些榮譽不僅是對基地工作的高度認可,更是對崗措等人堅守傳承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技藝的褒獎。

  崗措和同伴深知,自己手中編織的不只是一件件氆氌產(chǎn)品,更是一份份對新年的祝福,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對民族文化的堅守傳承。

  在這個充滿希望的時節(jié),崗措和她的團隊用雙手織就了新春的幸福畫卷。相信在她們的努力下,氆氌編織技藝將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彩,為更多人帶來溫暖與幸福。

推薦閱讀
中國鹽湖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揭牌
吳曉軍羅東川與浙商代表團一行座談
`2025“第一縷陽光”全球同拍中國年在青海啟動
青海省30名藥品安全社會監(jiān)督員受聘上崗
青海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
2024年度省委常委班子民主生活會征求意見公告
青海海東:“五力”齊發(fā)打造智算超算核心集群
青海貴德:龍騰獅躍賀新春
24H熱點
青;ブ骸案咴{精靈”藍莓成熟啦
【堅定信心 實干爭先】復工復產(chǎn)忙 沖刺開門紅
【堅定信心 實干爭先】開局即決戰(zhàn) 起步即沖刺 西部...
【新春走基層·致敬奮斗者】沱沱河信號車間里的硬漢...
【新春走基層·文化中國年】箭影飛馳,點燃新春激情
【新春走基層·溫暖進萬家】帶電作業(yè)守護萬家燈火
【文化中國行】震撼登場!社火鬧新春——2025年西...
【文化中國行】“刀山”“火!毖堇[河湟傳奇
房源多優(yōu)惠多 再探西寧新春房博會
【新春走基層·文化中國年】祥蛇納福至 雪豹攜瑞來 ...
熱點圖片
青;ブ骸案咴{精靈”藍莓成熟啦
青海互助:“高原藍...
【堅定信心 實干爭先】復工復產(chǎn)忙 沖刺開門紅
【堅定信心 實干爭先...
【堅定信心 實干爭先】開局即決戰(zhàn) 起步即沖刺 西部礦業(yè)實現(xiàn)首月“開門紅” 首月實現(xiàn)營業(yè)收入51億元,實現(xiàn)利潤同比提升149%
【堅定信心 實干爭先...
【新春走基層·致敬奮斗者】沱沱河信號車間里的硬漢柔情
【新春走基層·致敬奮...
【新春走基層·文化中國年】箭影飛馳,點燃新春激情
【新春走基層·文化中...
【新春走基層·溫暖進萬家】帶電作業(yè)守護萬家燈火
【新春走基層·溫暖進...
【文化中國行】震撼登場!社火鬧新春——2025年西寧市優(yōu)秀社火集中巡游活動見聞
【文化中國行】震撼...
【文化中國行】“刀山”“火!毖堇[河湟傳奇
【文化中國行】“刀...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wǎng)
未經(jīng)青海新聞網(wǎng)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zhuǎn)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wǎng)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wǎng)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文化中國年】非遺氆氌織就幸福畫卷

青海日報
2025-02-10 09:07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文化中國年】非遺氆氌織就幸福畫卷

青海日報
2025-02-10 09:07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fā)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文化中國年】非遺氆氌織就幸福畫卷

  • 2025-02-10 09:07:12
  • 來源:青海日報

基地生產(chǎn)忙。欒雨嘉 公保安加 攝

編織氆氌。

  青海新聞網(wǎng)·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1月25日,走進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青海洛多杰智旅游產(chǎn)品開發(fā)有限公司的氆氌生產(chǎn)基地,“吱呀吱呀”的織機聲聲聲入耳,仿佛奏響了新春序曲。此時的基地,被喜悅又忙碌的新春氛圍所籠罩。

  “過年穿上手工編織的氆氌藏袍,保暖不說,圖的就是喜慶吉祥!”羊毛在公司負責人崗措手中上下穿梭,一塊精美的氆氌漸顯雛形。

  “阿姐,你說得太對啦!”藏族姑娘白瑪曲珍停下手中飛舞的梭子應和著。

  “前兩天逛了逛尖扎縣的年貨大集,氆氌縫制的藏袍、圍巾、坐墊、背包可都是搶手貨,很多游客爭相購買呢!氆氌帶著濃濃的民族風情,是獨一無二的新春禮物……”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起來。

  “氆氌就是‘藏毛呢’,是我們?nèi)粘I钪胁豢苫蛉钡囊挛锊牧稀?rdquo;崗措用手摩挲著剛剛織就的氆氌,介紹起來:“它以羊毛、牛毛為原料,通過手工紡織而成。春節(jié)期間,大家都盼著穿上用氆氌做的新衣、藏靴、帽子,紅紅火火地過年!”

  提起與氆氌編織技藝的緣分,崗措深受父輩的影響。父親是家中的頂梁柱,也是村里備受敬重的手工藝人。每當過年或者參加家族重要活動前夕,崗措總會想起父親在織機前忙碌地為家人趕制衣裝的情景。那精美的經(jīng)緯線里傾注著父親對家人的關愛、對新年的期盼,也在年幼的崗措心中種下了傳承氆氌編織技藝的種子。

  父親不僅有著精湛的技藝,更對這門傳統(tǒng)手藝懷著一顆熾熱的心。他告訴崗措,氆氌是藏族服飾文化的一部分。從出生時的襁褓,到成長過程中的服飾,再到重要節(jié)日的盛裝,還有帳篷、坐墊等生活用品,氆氌貫穿了藏族人的一生。氆氌承載著藏族群眾的生活印記,蘊含著深厚的民族文化,它不僅是一種衣物布料,更是情感的寄托、文化的傳承。

  相比棉、綢等其他布料織就的藏袍,氆氌織就的藏袍更為保暖、厚重,能抵御高原的酷寒低溫。棉、綢雖可通過機器實現(xiàn)大規(guī)模量產(chǎn),但在保暖性能與文化底蘊上,卻難以與氆氌藏袍相媲美。

  崗措說:“制作氆氌,通常要經(jīng)過剪洗梳羊毛、手工捻線、織機紡織、剪修、染色固色、清洗等14道工序。”

  在崗措看來,正是手工編織的細膩、復雜的工藝流程所沉淀的技藝,以及氆氌絕佳的御寒特色,賦予了這一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經(jīng)久不衰的魅力,使其流傳多年且愈發(fā)受到藏族群眾的歡迎。

  “新春佳節(jié)來臨,我們還會特意織上應景的圖案。比如說這吉祥八寶紋理,寓意新的一年萬事順遂、幸福安康。”崗措微笑著說。

  就如同崗措父親所說,氆氌編織技藝是民族文化的物質(zhì)載體,每一道編織工序、每一種色彩搭配、每一個紋理圖案,都凝聚著藏族人民的智慧和審美,一代一代后人能夠通過這些實物,觸摸到藏族文化的脈絡。

  而且,氆氌編織技藝的傳承過程本身就是文化傳承的生動實踐。老一輩手工藝人將這門技藝傳授給年輕一代,傳承的不只是技術,更是文化精神和民族認同感,讓民族文化在歲月流轉(zhuǎn)中保持鮮活生命力,增強了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除了傳統(tǒng)的氆氌制品,就在前不久,公司成功開發(fā)出全新的羊毛哈達。“過年的時候,我們?yōu)樽鹳F的客人獻上羊毛哈達,身著嶄新的氆氌藏袍,大家一起載歌載舞,那場面,別提多歡樂、多熱鬧了!”那歡樂的場景仿佛浮現(xiàn)在崗措眼前。

  如今,崗措的生產(chǎn)基地已成功帶動40名脫貧戶和殘疾手工藝人就業(yè)。在這里,大家按照計件領取工資,到了年底還有豐厚的分紅。基地先后被評為“全省少數(shù)民族文化傳承與保護基地”“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基地”“殘疾人集中就業(yè)基地”等,這些榮譽不僅是對基地工作的高度認可,更是對崗措等人堅守傳承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技藝的褒獎。

  崗措和同伴深知,自己手中編織的不只是一件件氆氌產(chǎn)品,更是一份份對新年的祝福,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對民族文化的堅守傳承。

  在這個充滿希望的時節(jié),崗措和她的團隊用雙手織就了新春的幸福畫卷。相信在她們的努力下,氆氌編織技藝將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彩,為更多人帶來溫暖與幸福。

作者 欒雨嘉 公保安加
編輯:曹茂山
青海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