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新聞網(wǎng)·大美青?蛻舳擞 2月10日,正月十三,陽光暖暖地灑在大地上,為千戶營高臺表演現(xiàn)場鍍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輝。這片平日里略顯空曠的場地,此刻已化作一片歡騰的人海。人們懷揣著對這古老藝術的熱愛與期待,從四面八方紛至沓來,將這里圍得水泄不通。
人群中,滿是對高臺表演的熱切期待。精神矍鑠的老人,在家人的悉心攙扶下,目光緊緊鎖定在那即將開啟精彩的高臺之上;年輕人活力四射,他們興奮地交談著,不時踮起腳尖,試圖提前窺探高臺上的奇妙景致;孩子們則如歡快的小鹿,在人群的縫隙間穿梭嬉戲,清脆的笑聲為這熱鬧的氛圍增添了幾分靈動。高臺所到之處,應者云集,熱鬧非凡。
高臺是怎么制作的?
說起千戶營高臺,它以“高、懸、奇、妙”聞名遐邇。將小演員穩(wěn)穩(wěn)綁扎于七八米高的平臺上進行表演,這種獨特的呈現(xiàn)方式,給觀眾帶來了強烈的視覺沖擊。抬眼望去,眼前的千戶營高臺,約七米高的鐵桿穩(wěn)穩(wěn)矗立,頂端的小平臺宛如一方空中樓閣,承載著無盡的精彩。小演員們身著精美華麗的戲服,仿佛從天而降的仙子。在以白蛇傳為主題的高臺上,“白娘子”水袖輕舞飛揚,身姿婀娜,仙氣飄飄;一旁的“小青”則靈動俏皮,舉手投足間雖稍顯稚嫩,卻透著一股果敢的英氣。他們的臉龐上,精致的油彩妝容在日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輝,令人贊嘆。
千戶營高臺傳承至今已有600年的歷史,這背后是一代又一代手藝人對“平衡之術”的堅守與傳承。組裝高臺時,先用彩綢巧妙地隱藏主桿,再將小演員小心固定在座椅、踏板上,并穩(wěn)穩(wěn)綁扎于鐵木桿上。為了確保平衡,演員數(shù)量通常對稱分布,左右呼應。而選擇合適的小演員也有講究,太小的孩子難以承受表演的強度,太大的孩子又會影響整體的協(xié)調(diào)性,只有五六歲的孩童最為合適。如今的高臺手藝人,在傳承傳統(tǒng)技藝精髓的同時,積極融入現(xiàn)代元素,讓這一古老藝術煥發(fā)出新的生機與活力。高臺藝人馬啟明說道:“我們宣傳高臺,就是想讓更多的人喜歡高臺,讓更多的人學習高臺的制作,讓這門非遺技藝一代一代傳下去。”樸實的話語,飽含著對這門技藝的深厚情感與傳承的堅定決心。
盡管高臺的制作工藝已不再神秘,可人們依然不遠萬里驅(qū)車前來觀看。
在今年的高臺中,除了傳統(tǒng)的戲曲故事和神話傳說,還增加了許多新的構(gòu)想和話題,比如,360度可以旋轉(zhuǎn)的高臺,照顧了方方面面的觀眾;中國夢的高臺,小孩子的肢體表演動作更加靈動;東風31洲際導彈,將愛我中華的情感傾注于高臺之上。
隨著一陣激昂的鑼鼓聲響起,所有人的目光瞬間聚焦在高臺上。人們伸長脖子,仰著頭,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精彩瞬間。高臺并非靜止不動,高臺所到之處就是一個舞臺,高臺為中心,周圍站滿了觀眾。
前排的人全神貫注,緊緊盯著高臺,臉上寫滿了陶醉;后排的人有的站在自帶的小板凳上,有的小孩索性騎在爸爸的肩膀上,不斷調(diào)整著角度,只為能看得更清楚。人群中不時爆發(fā)出陣陣驚嘆和熱烈的掌聲,一波接著一波,仿佛洶涌的浪潮,將現(xiàn)場的氣氛推向一個又一個高潮。
此時此刻,人們看到的是高臺背后的故事,感受的是最厚重的時代氣息,和平之下,我們的幸福年。
不到千戶營不親眼看一看高臺表演,是遺憾的。因為高臺社火雖大多時候靜止,但完整保留了社火的所有流程,能看到報子報喜的熱鬧場景,也能看到燈官老爺發(fā)號施令的威嚴模樣。千戶營高臺集當?shù)乩L畫、剪紙、刺繡、木雕等民間藝術于一身,尤其是高臺上的娃娃們,他們扮演著神話故事或傳統(tǒng)戲曲中深受喜愛的角色,如俏皮可愛的哪吒、溫婉善良的白娘子等。這些角色本就極具親和力與獨特魅力,經(jīng)娃娃們的精彩演繹,更添幾分純真可愛。他們站在高臺上表演,不僅是藝術的展示,更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祝福,讓觀眾們在欣賞的同時,也感受到了那份濃濃的美好與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