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新聞網(wǎng)·大美青?蛻舳擞 “第一步擬稿,正文中說明請示的緣由和具體事項,第二步由科室主要負責人審核……”國家稅務總局西寧市稅務局會議室內(nèi),教育科副科長張小靜正站在投影幕布前給同事們開展業(yè)務培訓。
安靜、專注、認真,初見張小靜,大家都這樣形容她。
8年前,剛剛大學畢業(yè)的張小靜踏入稅務大門,當大家還沉浸在“初識”稅務的興奮中時,她抱著厚厚一摞《中國稅務報》《稅務學習》等刊物回家,廢寢忘食地從中汲取知識。為了盡快適應從學生到“稅務新人”的轉(zhuǎn)變,她立下一個小目標:堅持每天看一份報紙、讀一篇文章,把好的經(jīng)驗做法積累沉淀、持續(xù)輸出,從信息簡報到宣傳文稿,隨著時間的推移,她越來越能寫出獨到的見解。
“第一次看材料,我以為是一位工作了幾十年的老同志寫的,文風成熟干練,字句直擊重點。”當領導得知材料是“90后”張小靜所寫時笑著說。都說文字工作枯燥乏味,常常是“三更伴孤燈,五更聞雞鳴”,而她卻能苦中作樂,在電腦前一字一句把零散的文字變成工作報告、經(jīng)驗交流、專題匯報,認真雕琢每一份文件、每一篇報告、每一個方案,把對稅收事業(yè)的熱愛融入字里行間。
在日常小事中獲得寫作靈感,在文稿起草、斟酌、推敲、修改甚至推翻重來的過程中尋找樂趣,張小靜說:“寫材料就是在思考搭框架的時候輾轉(zhuǎn)反側(cè)、冥思苦想,這是‘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隨著越來越完善的文稿材料轉(zhuǎn)化為推進工作的清晰思路,甚至起到建言獻策的作用時,便變?yōu)?lsquo;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欣喜。”文稿材料需要“上接天線”有高度、有站位,“下接地氣”有能力、有辦法。在她的辦公桌上,擺滿稅務相關書籍,幾本厚厚的工作日志守在角落,隨手翻開一頁,密密麻麻記錄著每一天的工作推進,而這一本本工作日志也記錄著她的成長與進步,是她一點一滴的積累與思考,讓鮮活的文字躍然于紙上,升華于筆尖。
“張老師,這份文件應先送辦公室初核。”“李老師,這份文件需要財務部門會簽,請會簽后再發(fā)送……”2021年新電子公文系統(tǒng)上線后,許多同事因為不清楚流程而反復修改,降低了工作效率。為提升公文處理水平,張小靜利用周末逐個研究測試,摸清摸透新舊電子公文的區(qū)別。她翻開《全國稅務機關公文處理辦法》,逐字逐句學習、吃透。“剛開始,我是全篇閱讀標注重點,到現(xiàn)在書里的任一章節(jié)、任何一句話我都能清晰記得在哪一頁。”張小靜說。僅僅一周的時間,她就制作出人人都能看得懂、會操作的稅務公文處理辦法流程圖,為29個部門和7個區(qū)縣稅務局一對一培訓輔導,個性化解決操作難題,就這樣,新電子公文系統(tǒng)成為大家熟悉又好用的“勞動工具”。
“還不走呀?”“忙完就走。”辦公室工作,加班是常態(tài)。由于踏實的態(tài)度和出彩的文筆,哪里有攻堅任務或需要臨時“救火”時,頭一個想到的總是她。有一年,因為工作會議任務緊急,籌備時間十分緊張,內(nèi)容涉及一年來的綜合情況,任務又一次“找”上了她。“該怎么辦?”張小靜坐在電腦前,靜下心自動屏蔽周圍一切聲音。提綱推翻了一遍又一遍,資料梳理了一稿又一稿,句斟字酌,反復推敲,文檔的備注序號不斷增加,墻上時鐘的指針不停轉(zhuǎn)動,寂靜的夜里只有她手下“噼里啪啦”敲擊鍵盤的聲音。辦公室的燈亮了一整夜,2萬多字的工作報告一氣呵成,單位領導作工作報告時在全市稅務系統(tǒng)點名表揚,稱之為“匠心精神”,大家親切地稱呼她“匠心靜”,張小靜不好意思地笑了。
憑借勤奮好學、踏實肯干的勁頭,張小靜快速成長,不斷蛻變。無論在哪個崗位,承擔多少工作量,她從無怨言,用實際行動詮釋“想在前、沖在前、干在前”,在“守初心、擔使命”中錘煉忠誠干凈擔當?shù)恼纹犯。先后榮獲西寧稅務系統(tǒng)“先進工作者”、全省稅務系統(tǒng)“最美高原稅務人”“崗位能手”“青海好人”等榮譽稱號。
“文字工作除了數(shù)百篇、數(shù)百萬字的描述外,沒有太多看得見、說得出的成績,大多是‘一個人、一盞燈’的畫面再現(xiàn)。”正如張小靜所說,她把每一次的文字寫作當作一次精品打磨,把每個詞句的斟酌當作工藝的再次精良,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執(zhí)著和追求,不斷提升完善自我,展現(xiàn)稅務系統(tǒng)文字工作者的擔當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