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2025年春節(jié)期間,青海圍繞“非遺賀新春 我的青海年”主題,聚焦非遺保護傳承實踐,開展了豐富多彩的非遺主題系列宣傳展示活動。共舉辦非遺宣傳展示活動597場(次),實現(xiàn)銷售收入883.92萬元。其中,開展社火類非遺項目展演381場,春節(jié)相關非遺項目傳承實踐活動86場(次),非遺體驗活動68場。線上發(fā)布“非遺賀新春 我的家鄉(xiāng)年”宣傳短視頻648個(直播86場),瀏覽量達697.4萬人次。全省精彩紛呈的春節(jié)非遺活動,不僅彰顯了春節(jié)的文化功能,也為全省文旅市場迎來了“開門紅”。
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在農歷臘月初八舉辦“非遺賀新春 我的青海年”主場活動,聚焦非遺保護成果,通過非遺項目展演、“非遺年貨購物月”大集、“青繡”服飾秀、文旅促消費四大板塊系列活動,匯集40項非遺項目、百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0家青海老字號、11家農特產品和18家非遺工坊的萬余件產品,實現(xiàn)銷售收入107.77萬元,間接帶動周邊消費390萬元。
以“社火”類非遺項目為龍頭,以人民為中心,廣泛開展社火展演活動。西寧市優(yōu)秀社火巡游、海東市河湟非遺暨傳統(tǒng)社火展演,規(guī)模宏大,品牌效益凸顯,英歌舞、游神、“南獅”及創(chuàng)新節(jié)目交流演出,千戶營高臺、“四片瓦”及老秧歌、大頭羅漢戲柳翠、高廟社火、竹馬子、“太傅”表演等非遺項目,“燃爆”河湟大地青海年。
各級文旅部門、非遺項目保護單位及代表性傳承人齊心協(xié)力廣泛開展非遺傳承實踐活動。塔爾寺酥油花驚艷綻放、魯沙爾高蹺頻繁“出圈”、湟源排燈點亮城市社區(qū)、高臺和亭子演繹時代新風尚、九曲黃河燈陣祈福國泰民安;花兒、藏族歌舞、撒拉族民歌、蒙古族馬頭琴、土族安昭等非遺項目展演豐富各族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各文化生態(tài)保護區(qū)的傳統(tǒng)村落內藏戲、格薩爾說唱、射箭、祭火民俗等非遺項目實踐活動此起彼伏;傳統(tǒng)戲劇、曲藝、體育、歌舞、服飾等非遺項目成為各地春晚、村晚、元宵晚會、惠民演出的“重頭戲”。
全省各地依托特色資源,聯(lián)合開展近百場非遺產品展示展銷活動,豐富新春非遺產品供給,累計實現(xiàn)銷售收入883.92萬元。馓子、花花、酸奶、釀皮等非遺美食點綴著群眾的餐桌;刺繡圍巾、剪紙燈籠、排燈擺件等非遺產品成為各族群眾爭相購買的“非遺好物”;各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主動作為,創(chuàng)新制作非遺產品并開展直播帶貨和線上線下銷售活動,形成群眾得實惠、工坊增收益、市場添活力的濃厚新春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