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wǎng)·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別著急,慢慢吃。”“你看今天又有人來看你了。多好!”新年前夕,家住西寧市城西區(qū)通海路街道桃李路社區(qū)的陳永紅正在喂生病的老伴吃蘋果,蘋果是用料理機打成糊狀的,一勺一勺喂進嘴里,又沿著嘴角流出來,陳永紅不慌不忙地擦拭。盡管老伴聽不懂陳永紅在說什么,也沒有任何回應(yīng),但她依舊耐心地聊著天喂著蘋果糊。
“我倆從結(jié)婚到現(xiàn)在將近50年,說了很多話,也有很多話沒說……現(xiàn)在我的任務(wù)就是好好照顧老李,多陪他說說話。”陳永紅看著躺在床上一動不動的丈夫李振山說。
1976年,陳永紅與李振山結(jié)婚,日子過得幸福美滿。2008年,陳永紅發(fā)現(xiàn)李振山有些異樣。“他總是忘記一些事兒:早晨上班前裝兜里的雞蛋忘記吃,別人問他上一餐吃的什么,他說得也不對。穿衣服的時候經(jīng)常扣錯扣子,有時不知道自己在哪……這種情況越來越多。”陳永紅回憶。
陳永紅和兒子便帶著李振山去各大醫(yī)院看病。“當年對早老性癡呆癥的認知還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普及,我們?nèi)タ戳松窠?jīng)科、腦科、精神科,有的醫(yī)生說是精神障礙,也有的說是心理障礙。幾經(jīng)周折,最終被確診為早老性癡呆癥。”陳永紅說。
早老性癡呆癥是老年性癡呆癥的一種,這種疾病沒有特效藥,而且情況會越來越嚴重。陳永紅想不明白,一直從事教育工作的丈夫怎么會得這種病。漸漸地,李振山不會自己系鞋帶、拉拉鏈,甚至連上廁所也沒有辦法獨立完成。
“老李喜歡看書,我就讓他給我讀讀書,帶他去打太極拳、上老年大學,創(chuàng)造條件讓他彈琴……想盡一切辦法最終還是沒有用。有一段時間他像變了一個人,脾氣暴躁,總是大發(fā)雷霆。那是我最艱難的時候,心理上接受不了這個事實,身體也很疲憊。”陳永紅看著熟睡的丈夫輕聲說。
有一次,陳永紅和兒子帶著老伴去看正在裝修的房子,一不留神,老伴不見了。一路上,他們挨個問路人,并發(fā)動周邊親戚朋友尋找。經(jīng)過近四個小時的焦灼找尋,體力不支的陳永紅癱軟在地。終于,在熱心人士的幫助下找到了老伴;疾≈两瘢钫裆阶邅G的經(jīng)歷有很多次。自那以后,陳永紅去哪兒都牽著老伴的手。陳永紅頗感辛酸:“我了解患這種病的人都會遇到走丟的情況,剛開始我特別著急,心里接受不了,后來慢慢地習慣了,心態(tài)也變好了一些。”
隨著病情的惡化,李振山的記憶越來越不清晰,身體各項機能逐漸下降,再加上骨折等原因,四年前臥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陳永紅每天為李振山洗臉、刷牙、擦洗身體、換洗衣服,每隔兩小時翻一次身,為了不讓肌肉萎縮,她每天堅持為李振山按摩,做手腳運動。天氣好時,用輪椅推著李振山出去散心、曬太陽。
“起初吃一頓飯要花一個多小時,現(xiàn)在我有經(jīng)驗了,等飯喂進嘴里之后,趕緊在脖子處順一順以便更好地下咽。”陳永紅邊比劃著邊說。夜里,陳永紅要起身很多次,只要李振山一出聲,她立馬就醒,看看李振山是不是需要什么,或者幫助他翻身、檢查是否大小便。
陳永紅回憶,李振山患病16年,除了自己生病住院的時間外,她沒有一天離開過丈夫。近些年,陳永紅沒有出過一次遠門,因為走遠了,她放心不下老伴。“老李躺了四年了,現(xiàn)在我都72歲了,身體大不如前,有時連著好幾天徹夜難眠……但是只要他在,這個家就是完整的。”陳永紅說。
“這一切,被親朋好友看在眼里、記在心里,這一段感人的故事也被鄰里知曉。有人說,在陳永紅身上,看到的不僅是沉甸甸的愛,更是孝老愛親的傳統(tǒng)美德和相濡以沫、不離不棄的真善美。”桃李路社區(qū)黨委副書記褚銀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