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強調,要增強政治責任感、歷史使命感,以攻堅克難、迎難而上的政治勇氣,直面矛盾問題不回避,鏟除頑瘴痼疾不含糊,應對風險挑戰(zhàn)不退縮,奮力打開改革發(fā)展新天地。這一重要論斷,生動闡釋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應當具有的責任擔當與斗爭精神,也是對黨員領導干部的諄諄囑托和政治要求。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場攻堅戰(zhàn)、持久戰(zhàn)。戰(zhàn)場從來不會風平浪靜,前進道路上仍有新的“雪山”“草地”等待我們去跨越,有新的“婁山關”“臘子口”等待我們去攻克。黨員干部只有永葆攻堅克難、迎難而上的政治勇氣,當改革促進派、又當改革實干家,擔起關鍵責任、發(fā)揮關鍵作用,才能將改革部署落實到位,不斷開辟改革發(fā)展新天地。
直面矛盾問題不回避。矛盾問題面前,最能考驗領導干部的擔當精神。敢于擔當,就是遇到矛盾不怕事、碰到問題不回避,敢于直面矛盾,甚至跳進矛盾漩渦中去解決問題。實踐證明,我們黨的事業(yè)正是在攻堅克難、迎難而上過程中不斷向前推進的,我們許多優(yōu)秀領導干部也是在解決復雜矛盾問題中逐漸成長起來的。改革越往后、越深入,必然會面臨各種新矛盾新問題。面對改革中的各種各樣難題,必須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勁頭,對困難多、難度大的改革不繞道、不回避,敢于觸碰深層次矛盾問題,敢于接燙手山芋,積極尋找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具體對策,決不能被困難所嚇倒,更不能在挑戰(zhàn)面前退讓。
鏟除頑瘴痼疾不含糊。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場新的偉大革命,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qū)的改革,要闖險灘必然要觸動利益,會遇到很多頑瘴痼疾,不可能輕輕松松。惟有以壯士斷腕的勇氣、鳳凰涅槃的決心,義無反顧、奮力向前,注重從重要領域和關鍵環(huán)節(jié)改起,敢于“動奶酪、動筋骨”,破除藩籬、掃除障礙,才能推進改革走深走實。改革永遠在路上,再深的水也得過、再亂的麻也得理、再緊的釘子也得拔,敢于向積存多年的頑瘴痼疾開刀,敢于觸及深層次利益關系和矛盾,堅決破除利益固化藩籬,堅決清除妨礙發(fā)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就能讓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應對風險挑戰(zhàn)不退縮。攻堅克難、迎難而上的擔當精神不僅要體現在平時工作中,也要體現在緊急關頭上。歷史和實踐表明,黨領導的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yè)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近年來,我們經歷了不少急事難事,許多黨員領導干部挺身而出,展示出敢于擔當、勇于作為的堅強意志和優(yōu)秀品格。當前,我國發(fā)展進入戰(zhàn)略機遇和風險挑戰(zhàn)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妥善應對風險、迎接挑戰(zhàn),既要講勇氣、拼毅力,又要講方法、懂策略,既要堅持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又要注重借勢發(fā)力、以變應變,既要有效防范化解各種風險,又要有力應對處置各種挑戰(zhàn),不斷奪取應對重大風險挑戰(zhàn)新勝利。
波瀾壯闊改革路,砥礪奮進正當時。改革落實,等不起、慢不得。在百舸爭流、千帆競發(fā)的新賽道上,只有攻堅克難、迎難而上,不懼風浪、奮楫前行,才能在新征程上創(chuàng)造新輝煌。